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首页
›
科技
›
查看内容
重男轻女:4600万寡妇 这个国家不为人知的伤痕(组图)
2024-4-13 12:52
|
发布者:
青青草
|
查看:
59
|
评论:0
|
来自: 最华人
摘要:
在印度,最恶毒的诅咒莫过于:祝你生个女儿!普通印度家庭生个女儿,不仅意味着要多养一个人,多占一张床,连带还有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女性出嫁时,女方的嫁妆必须丰厚,通常要达到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倍。不仅如此 ...
在印度,最恶毒的诅咒莫过于: 祝你生个女儿! 普通印度家庭生个女儿,不仅意味着要多养一个人,多占一张床,连带还有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女性出嫁时,女方的嫁妆必须丰厚,通常要达到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倍。 不仅如此,极度“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印度女性沦为“附属财产”——在家是父母的财产,出嫁是丈夫的财产,丈夫一旦去世,你这个人的价值差不多就没了。 失去价值意味着什么呢? 要么跟着丈夫一起走,要么自己画个圈圈,“与世隔绝”。
印度人眼中的寡妇,甚至都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知道,印度曾有一套自吠陀时代就形成的种姓制度,刻意把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大量的人口属于“第五种姓”——贱民,地位极低,备受歧视,不能与高种姓的人接触。 那么印度寡妇属于哪个阶层呢? 她们的地位在贱民之下,是邪恶、肮脏的“怪物”。
● 逃入寡妇避难所的寡妇。图片来源:路透社 尽管早在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后,就宣布废除种姓制度,呼吁性别平等,但积淀上千年的文化认知,是很难突然扭转的。 古印度史诗《西拉帕迪卡南》,就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卡瓦南因被诬陷惨遭杀害,妻子莰娜吉诅咒凶手,并以贞节之火烧毁整个城市,自己也在大火中献出了生命。 类似这样的印度神话还有不少,大都神圣化女性贞洁,鼓励女性用生命维护丈夫的人格与尊严。长此以往,“萨堤”(sati)的习俗也就形成了。 萨堤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名女子,她因家人侮辱自己丈夫而跳入圣火自杀。后来,“萨堤”在印度梵文中的意思被固定为了“好妻子”和“贞洁之妇”。 人们相信妇女随夫殉葬后,能消除自己的罪孽,升入天堂。于是“萨堤”就渐渐演变成了寡妇自焚殉夫的社会风潮。
● 19世纪描绘“萨堤”的画作 在印度教看来,“萨蒂”是出于女性自愿的选择。事实上呢,大部分寡妇都是被逼着推入火海的。 相关资料的记载格外触目惊心:“他们先把寡妇同丈夫的尸体绑在一起,然后在她身上放上大量的木材,使她动弹不得,焚尸堆引火时,又加上一层大竹杠……”柴火烧起来后,围观民众鼓乐齐鸣,可怜女子的尖叫、嘶喊声随即湮没在群体的狂欢中。 据统计,仅1815到1828短短13年间,印度孟加拉6个地区就有8200多名寡妇被活活烧死。 这样残忍的陋习一直持续到了1829年,才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叫停。 然而,法律的改写却不能立即扭转深入人心的观念。 1987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个叫贾德利村的地方,一名年仅16岁的寡妇自焚殉夫,被数以万计围观者向祭台投放鲜花,见证所谓“萨堤女神”的诞生。
● 时隔30多年,这里仍会被人们当做“朝拜之地” 面对如此惨烈的自杀场景,现场不仅没有人站出来制止,女方家庭和当地村民还感到特别荣光,大肆赞扬这名年轻女孩的赴死“壮举”。 直到2006年,印度都还出现过“萨堤”事件,一时轰动国内外媒体。 时代在变革,而今的印度寡妇们,虽然躲过了“萨堤”噩梦,却依然没有逃脱活着的折磨。 活着一天,“罪恶”便存续一天——丈夫的死,就是神给予她们的“惩罚”。
● 印度电影《月亮河》 印度教明确禁止寡妇再嫁。 如果丈夫死亡后,妻子不愿意自焚殉葬,那么她就会被视为社会的污点,丧失一般已婚妇女拥有的各种权利: 她们不能参加婚礼、祝寿等一切喜庆大事,不能有社交,不能梳妆打扮(有的地方要求寡妇剃光头),不能吃肉和高热量的食物,且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不能在床上睡觉 …… 婆家人可以让她们做牛做马,普通人见了则避之不及,她们已然成了“厄运”的代名词,遭到整个社会的排挤与驱逐,不可触碰,备受凌辱。 如此境遇,难道没有出路可寻吗? 维伦达文,便是她们逃往的一条“出路”。
维伦达文,是一座人口只有10多万的小城,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过150公里。 在印度神话中,维伦达文是“英雄之神”克里希纳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小城里随处可见供奉克里希纳的神庙。 后来,不断有被婆家驱逐出门的寡妇来到维伦达文,试图在遍布4000多座神庙的圣城,寻求一方栖身之所。
● 维伦达文的寡妇。图片来源:路透社 她们或是在庙中唱圣歌换取少量食物,或是沿街乞讨,艰难果腹。 尽管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寂寥又贫瘠,前来寻求庇护的寡妇依旧有增无减。 很快,小城的寡妇人数突破10000人,昔日的圣城变成了有名的“寡妇之城”。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慈善组织在维伦达文设立了多个寡妇收容所,尝试为失去依靠的她们提供住宿、食物和少许的生活补贴。
● 一名寡妇正在住所铺床。图片来源:路透社 可惜,杯水车薪,寡妇们的处境依旧“暗无天日”。 她们从失去丈夫那一刻起,命运就彻底被改写。几乎每个前往维伦达文的寡妇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 穆克蒂来自西孟加拉邦,在40岁时死了丈夫。两个儿子不仅拒绝照顾她,还想尽各种办法赶她走。迫于无奈,她只好孤身来到维伦达尔。 另一位驼背的寡妇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遭驱逐的深层原因:“我没有孩子,丈夫死后,村里的地主以抵债为由,拿走了我家的耕地,我也想一死了之。” 很多家庭借宗教之名驱逐寡妇,实际上是想分割她丈夫留下来的财产。
● 一个正在打水的寡妇。图片来源:路透社 六旬老太沙克提达西在来到维伦达文前,甚至遭到儿子和儿媳的虐待,最后儿子狠心将她腿打断,才彻底断了这位妇人与家人生活的念想。 然而,维伦达文也绝非世外桃源,聚集在此地的寡妇除了困窘之外,还可能遇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比如人贩子和皮条客。 印度女导演迪帕·梅塔就曾以20世纪30年代的维伦达文为背景,拍摄过一部名叫《月亮河》的电影。
●《月亮河》海报,原名《水》 影片中,年轻漂亮的寡妇卡丽在来到维伦达文后,经常被寡妇院的院长逼迫着去河对岸的富豪别墅里出卖肉身,供有钱人享乐,以此换取寡妇院的物资。 偶然机缘下,卡丽邂逅了思想开明的贵族青年那拉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但不久,卡丽发现,那拉扬的父亲竟然是自己曾经服务过的“买春客”。羞愤之下,卡丽选择走进“圣河”月亮河,结束自己的生命。
●《月亮河》剧照 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一行字幕格外引人瞩目: “2001年,印度有3400万名寡妇仍在遭受着2000多年前《摩奴法典》的规定。”
●《月亮河》片尾字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印度寡妇已超过4600万。时至今日,她们的处境有多少改变呢?
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叫让马尔村的地方,你会看见不少女子,头顶两个大铝罐,走30里路前往一处水井,然后又顶着30斤重的水罐,再走30里路回家。
如此路线,一天之内,还会来回走两三趟。 超过40℃的高温,让刺痛感从她们的脚心传来,稍不注意就会有妇女中暑晕倒在路旁。 然而,这些头顶水罐的女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脚步——打水,是任务,也是出路。 拉姆就是这打水队伍中的一员。 傍晚,她在服侍丈夫巴加特洗完脚后,平静地将洗脚水喝了下去。
● 巴加特和他的三个妻子,右一为拉姆 在让马尔村,拉姆连同其他打水的妇女,有个特别的称呼,叫“水妻”。 顾名思义,她们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打水。 由于村子极度缺水,不仅庄家灌溉成问题,连人们的日常用水都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家庭的用水困难,“水妻”便应运而生了。男人们“迎娶”多位女子,充当家里的挑水工。 “水妻”名分上虽然有个“妻”字,但身份低下,不受法律保护,不能生孩子,且要听从正牌妻子的差遣。在家庭里顶多算一个高级奴仆,负重打水之余,往往还要做很多杂务,带娃、洗碗、收拾垃圾……
如此卑微地做“水妻”,图什么? 因为她们大多都是寡妇,不想为夫殉葬,又无处可去,“水妻”便成了最佳的选择:能以妻子的身份生活在第二任家里,解决吃住问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基本的尊重。 拉姆喝下的那一盆洗脚水,不是她喜欢,而是要跟随习俗,以此证明自己对丈夫的“忠贞”。 她们宁愿头顶30斤重的水罐,承受烈日的拷打,都不愿以寡妇的身份离群索居。 然而,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另一些村落里,寡妇们的选择就更艰难了。 这些村落靠近拉贾斯坦邦砂岩矿开采区,山路崎岖,交通不变,大部分村里的男性都只有选择到附近的矿山工作。
● 拉贾斯坦邦某处露天矿山 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近乎为零的人身防护,很快让一种职业病在矿上蔓延——矽肺。 矽肺是致命率极高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因病人吸入石英、沙子等建筑材料中的硅尘而引起。 希拉68岁的丈夫就死于矽肺:“一开始是咳嗽,他以为自己得了肺结核。他白天整天工作,晚上整晚喝酒,不久就走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村里80多名妇女守寡的原因都如出一辙——丈夫上矿,死于矽肺。 渐渐地,矿山周围便出现了不少“寡妇村”。
● 布德普拉村的寡妇们 来自布德普拉村的拉达,眼看着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她的丈夫、大女儿以及丈夫的两个兄弟……仿佛一种难以逃脱的宿命,不久,她自己也被确诊了矽肺。 医生建议她远离工地和扬尘,但她还有孩子要养活,别无选择。 丈夫死了,生活还得继续。 别无选择的拉达们,默默扛下了养家的重担。 然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特殊技能的她们,要如何谋生活呢?
● 寡妇们正在搬石块 村落旁,尘土飞扬的矿场,成了她们仅有的选择。 于是在沙尘中,在他人“晦气”的目光下,头戴纱丽的寡妇们聚在一起,开始了与死亡的赛跑: 用斧头凿一小块鹅卵石需要5分钟左右,能换取一个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青壮年劳工一天能凿100多块鹅卵石,而寡妇们显然达不到这样的工作量。
● 一名年轻女子正在凿鹅卵石 养活一个四口之家,每月至少需要1万卢比(约合900元人民币),寡妇们上工赚的钱,能否填饱肚子,都是个问题。 无奈之下,很多寡妇只有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矿场,一起赚钱,遭受尘埃威胁。 这仿佛形成了一种漩涡,越是努力赚钱,越是更快地靠近死亡。 寡妇玛姆塔感觉自己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 但她仍想活得再久一点,理由令人心酸: 我的孩子们还没有安顿好。
4600万,放到14亿印度人口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但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一份。 同一片蓝天下的她们,为什么要默默遭受这一切辱骂、歧视、压榨与驱逐呢? 2013年,在进步人士的鼓励下,维伦达文的寡妇们第一次走出房间,参加了印度的洒红节(印度传统的新年),在漫天的鲜花和彩粉中,迎接新的开始。
● 2018年洒红节,印度寡妇身上涂满了彩色粉末。图片来源:法新社 但舆论依旧不放过她们,社会的偏见依旧根深蒂固。 近年来,印度最高法院已经开始留意寡妇群体,要求政府为她们提供必要的食物和医疗援助。 但这份微光能照亮多少寡妇的人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也许,只有当“生女儿”不再成为诅咒的时候,印度女性里最弱势的她们,才可能抬头挺胸地做个完整的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
邀请
上一篇:
华女被踢出陪审团!只因发贴称看到性感FBI探员(组图)
下一篇:
网红猫一杯账号被禁止关注,2条造假视频仍未删除(图)
最新评论
评论
相关分类
新闻资讯
分类信息
地产
健康
活动
移民
历史
军事
生活
科技
就业
旅游
文化
测试
图文热点
宾顿Brampton中心区大单间出租
St. Catharines 圣凯瑟琳Pen附近House地下
热门推荐
宾顿Brampton中心区大单间出租
宾顿Brampton中心区大单间出租
St. Catharines 圣凯瑟琳Pen附近House地下
招募一个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
海外家庭仓招募合作伙伴可兼职可创业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