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在澳洲 它决定阶级!上层阶级、工人阶级偏好曝光(图)

2024-4-18 22:56|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7| 评论:0 |来自: 澳洲微报

摘要:每个人的品味真的和阶层有关吗?如果你曾经在等红灯的时候换过电台,或者假装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你就已经知道,你的文化品味泄露了你更深层的自我。大部分人可能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但是澳大利亚文化 ...
每个人的品味真的和阶层有关吗? 如果你曾经在等红灯的时候换过电台,或者假装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你就已经知道,你的文化品味泄露了你更深层的自我。 大部分人可能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但是澳大利亚文化领域项目的一项新研究对澳大利亚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与阶层之间关系做出了一次最详细的调查。 这项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人们的文化品味与阶级、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等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我们读的书、喜欢的音乐、看的电视节目等等。 不仅如此,研究还表明,文化的阶层性往往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澳大利亚阶级不平等日益扩大的时代,这一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这项测试是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资助的“澳大利亚文化领域项目”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ABC News 该调查向受访者提出了约200个问题,涉及他们在视觉艺术、体育、文化遗产、文学、音乐和电视等方面的品味和活动。 它还收集了参与者个人特征的详细信息,如收入、职业、教育、住房和资产,甚至父母和伴侣的工作和教育特征。 来自西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纽约大学和智利圣地亚哥的迭戈·波塔莱斯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随后计算了这数百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强度。 事实证明,无论你是在麦当娜面前摇滚,还是无法忍受简·奥斯丁(Jane Austen),或是狂看《大设计(Grand Designs)》或《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还是这些你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在很大程度上你都已经暴露了你的阶层。 #01: 阶层决定文化品味? 西悉尼大学社会与文化理论研究教授、项目总监托尼•班尼特说: “职业和教育是影响品味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你的阶层越高,你的品味就可能越“高雅”。 那么高雅与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研究组将阅读类型从“高雅”到“通俗”依次排序为经典文学、澳洲现代文学、当代小说、原住民文学、传记、澳洲历史、犯罪/揭秘、自助/生活方式、冒险/悬疑、科幻/想象、运动和浪漫爱情类文学。 图片来源:Australian Cultural Fields Project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除了浪漫爱情类文学以外,上层阶级比工人阶级更加喜欢阅读,而浪漫爱情类文学也是唯一工人阶级超过上层阶级的文学类型。 电视节目从“高雅”到“通俗”被依次分为了新闻时事、艺术节目、纪录片、脱口秀、电视剧、刑侦办案类节目、体育竞技类节目、生活方式、喜剧和真人秀。 图片来源:Australian Cultural Fields Project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上层阶级在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上相对更加关心新闻时事,而工人阶层则更加倾向于电视剧和喜剧。 在音乐品味上,不同类型的音乐从“高雅”到“通俗”被分为了古典乐、爵士乐、另类音乐、硬摇滚、都市音乐、轻古典乐、轻音乐、流行摇滚乐、舞曲和乡村音乐。 图片来源:Australian Cultural Fields Project 结果显示,上层阶级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为古典乐和爵士乐,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了。 研究根据参与调查者所做的工作类型来定义“阶层”。 它考虑的不仅是工作本身,还包括参与者是否自己当老板;在工作中有多少自主权;对他人的控制程度;以及拥有多少经济资本等各种相关因素。 研究人员最终发现, 阶层往往与教育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但是决定阶层的不单单是教育,而决定品味的也不仅仅是阶层。 班尼特教授说:“ 总的来说,拥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具有最鲜明的文化品味。如果你上过私立学校,那么你拥有更高文化品味的可能性要比上过公立学校大得多。” 但是在体育运动中,最有力的区分因素是性别;在音乐中,则是年龄;类似的,在某些电视方面,年龄可能是重要的分水岭。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的品味可以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02: 品味也会代代相传 该研究进一步发展,不仅揭示了阶级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且揭示了这些联系世代相传。 研究结果基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理论, 即社会中的权力 是由三种资本的组合构成的: 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 图片来源:ABC News 布尔迪厄认为,来自上层和中层阶级的人更有可能在受到“高雅”文化活动和品味的家庭中长大。这种对高文化的熟悉在教育系统中得到了回报,它为人们提供了在教育系统中获得回报的各种文化资本。 这意味着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具有中上层阶级背景的人更有可能上大学。 “而且,如果您上大学,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工作。这里有一个繁殖和继承的循环。” 中国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虽然话糙,但也深刻地揭示了阶层循环的道理。 一个人的品味可能受到阶层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阶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的影响。 图片来源:ABC News 在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社会,当今的阶级不平等现象急剧增加。 这些阶级关系也不是平等关系,例如一家大型企业的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普通工人的生活。 除了主要样本中的1202名受访者外,研究人员还对来自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黎巴嫩人,意大利人,印度人和中国人社区的260名澳大利亚人进行了调查。 他们的分析发现,与国际作家相比,这些团体更倾向于与澳大利亚作家,音乐,艺术,名人等进行交流。 不过班尼特教授也警告说,ACF研究有其局限性。 由于它旨在分析具有较高文化资本的人所具有的优势,因此它也无法全面反映工人阶级的品味和兴趣。 “因此,我们已经知道很少有人去看歌剧,但是我们把它放在问卷中是因为这是与众不同的标志。” 也有一些受访者可能不愿承认被视为“低级”的品味。 例如,如果我们将调查数据与收视率数据一起阅读,那么真人秀电视似乎“普遍不受欢迎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层阶级的品味又没有那么难以突破。 以视觉艺术为例,在澳洲,有众多免费的美术馆,但是研究表明,大约35%的人从未去过美术馆。 这显然不是因为成本。强大的社会和文化障碍使很多人,尤其是下层阶级的人们,觉得画廊并不适合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阶层差距造成的文化不自信。 最后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如果人想要“往上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 但是同时,其实阶层的品味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跨越,重要的是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同阶层的人愿意去尝试文化品味的融合。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不同阶层,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例如移民、留学等,愿意主动尝试“文化融合”,可能也会对适应新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帮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