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科技 查看内容

入境游复苏!“单方面免签伤民族自尊心”之说可休矣(图)

2024-6-18 01:53|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6| 评论:0 |来自: 凤凰风声

摘要:作者| 刘远举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促入境游政策效果显现,政策定力很重要近日,聚焦中国的欧洲研究机构Sinolytic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从去年12月开始对十几个国家实行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已 ...


作者| 刘远举

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促入境游政策效果显现,政策定力很重要

近日,聚焦中国的欧洲研究机构Sinolytic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从去年12月开始对十几个国家实行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对旅游业复苏的促进作用。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入境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的92%。

该研究分析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通过上海口岸入境的外国人当中,有23%是来自享受单方面免签待遇的国家。如果把过境旅客免签7天也算进去,那么在上海免签证入境的外国人则占到了78%以上。



“跨境游”艰难恢复,“免签政策”成关键点


疫情前,2019年,中国入境游有3700万人次。2023年,入境游客仅恢复至2019年的15%-20%,且入境人数里以会展商旅交流刚需偏多,旅游处于较低水平。

为促进入境游,中国免签政策持续加码。在2013年1月实施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基础上,从2023年10月起,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在内的53个国家的公民,可以申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在中国过境中转的旅客可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地区停留最多七天。



2023年11月,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些国家护照的持有者因商务、旅游、探亲访友或过境中国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2024年3月,中国又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欧洲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5月,又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这些免签待遇都没有次数限制。也就是说,在中国境内逗留15天之后,如果短暂离境之后再重新入境,就又能够再免签停留15天。

解决了外国旅游怎么来的问题,中国还针对外国旅客在中国旅游的便利性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2023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就提到要“完善入境旅游服务” ,提升外国游客在住宿、支付、预约等环节的便利性。2023年12月14日,文旅部副部长杜江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及入境游,表示正在积极出台“入境旅游促进计划”。

现在看来,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上述12国游客前往我国内地入境游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41%,其中,马来西亚、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的入境游客最多。 马来西亚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485%,同时也是增幅最高的国家;德国入境游订单增长223%,法国增长273%。此外,在端午节期间,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携程平台上的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了115%。

外国游客订单暴增的现象不难理解,任何微小的门槛,都会挡住很多人。就像把一个链接入口放在首页和放在次级页面,点击数量会减少80%-90%甚至更多。是否免签,看似小事,实际上会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出行目的地。

外国游客来华,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利好。入境旅游相当于是服务业出口,比起制造业,它不仅利润更大,而且,留在中国的利润更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且,入境游客增多,让更多的外国人看见中国的发展、看见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对于中国的对外交往,乃至促进国内社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单方面免签”无关民族自尊心


值得注意的是,单方面免签政策,最初触动了中国社会底层舆论比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引发了一些质疑,觉得应该对等免签。

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国外对中国人不免签,并不等于拒绝中国人去。中国人可以去任何国家旅游、学习、访问,不管北美还是欧洲,当地都欢迎这些能拿到签证的人。

客观地说,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仍然存在差距,单方面的免签,正是基于这个经济因素。 签证制度只是拦住一些被认为有非法滞留倾向的人。这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中国的签证制度,也会挡住那些落后国家的有非法滞留倾向在中国的人。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一些落后国家的人,先是假装向中国厂家下一个订单,然后提出要来实地考察,看工厂情况。厂家发出邀请函后,他们就凭邀请函获得签证,一旦飞机在中国落地,进入中国后,就撕掉签证等身份信息,在中国非法滞留下来,由于没有身份信息,也很难遣返。

免签则是因为可以认定,某个国家的人,大概率不会非法滞留在中国,那么,就没有必要花费成本去建立这个门槛。 这对发放签证的国家和申请签证的外国人,都省事、省钱。的确,任何国家都会有穷人,但对这些国家的穷人来说,待在自己国家有更好的福利、有亲朋好友、有熟悉的环境,没有必要专门到中国来。

基于经济因素欢迎和拒绝,大量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比如,某种程度上,任何一家酒店都需要签证,当然这个签证很简单:身份信息和钱,只要满足这两项,就可以入住酒店,得到很好的服务。但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有支付能力但没有支付意愿,不愿意付钱,酒店当然就会拒绝,在酒店游荡,在大堂搭个帐篷,肯定会被保安请出去。

国家的签证制度,免签制度,和酒店其实是一样的。这背后是经济动机,而非政治动机、民族动机。酒店并不比其他任何商业模式低人一等。有免签制度,或者单向免签,并不代表着国家低人一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不排除这些富裕的国家,也有人会非法滞留在中国。比如,德国是很富裕的国家,但也可能出现有人愿意在中国流浪。但为了这种小概率事件,花一个更大的成本建立门槛,是不值得的。



一个德国的流浪汉,并不会对中国造成任何损失,但一个签证制度却需要花很多钱,并且还会挡住很多本不该挡住的德国游客,中国反而会蒙受损失。

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恶意的人,借这个制度专门来中国行凶,盗取机密呢?签证制度,只能进行简单的审查,是挡不住别有用心的人的。情报人员难道在自己国家权力机关的配合下,还搞不到一个假身份,假背景?

所以,为了这些事情,牺牲巨大的旅游收入,是不划算的。为了杜绝这类事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地封闭中国的入境游市场,甚至连外国人来华的经贸商务活动都要一并停下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倒退,意味着全民生活水平的倒退。

民间的看法虽然错误,但持错误观点的人很多,当单方面免签政策推出后,也面临一些民间舆论上的压力。但政府相关部门,顶住了压力,继续推行乃至进一步扩大单方免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好处显现出来,民间质疑的声音就逐渐消失了。

这对其他领域带来的一个启示是:对于好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有政策定力,顶住最初的民间舆论压力,最终能取得好的效果,达成各方的共识。 这就打开了未来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的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