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史书或传说,所描绘的纣王是商代末期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 酒池肉林反映了他的骄奢淫逸,炮烙之刑说明他极度残忍。 他宠信狐狸精苏妲己,剖取忠诚比干的七窍玲珑心,还把伯邑考做成肉酱逼他父亲周昌吃掉。 这样一个人神共愤的暴君,理所当然会被武王周发灭掉,从此改朝换代,周朝开启贤明统治。 随着商朝遗址和甲骨文的出土,人们发现,纣王的形象与通常所说的不一样。 倒不是说他原本贤明,刻意被人污蔑成“纣”王,《封神演义》中纣王的行为,即便在历史上没发生过,也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那为什么说他冤枉呢?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是正常的。 1984年在河南殷墟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甗。 它是商代的一种炊具,煮饭用的蒸炉里面装的不是馒头,而是人头。 一开始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是15年后,1999年在殷墟又出土了一件装着人头的青铜甗。 随着商朝遗址和甲骨文的出土,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以千计的人祭坑。 历史学者李硕在2022年出版《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详细记载着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周朝的历史,尤其是周朝取代商朝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人祭的兴衰。 人祭,就是杀人向鬼神献祭,被献祭的人叫做人牲。 人祭并非从商朝才开始,这种风俗从新石器末期到商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只不过商朝把它发展成了一种国家宗教,无论是规模还是频率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而且它强盛的国力也允许这么做。 典型的人祭坑分成三层,每一层分别有十几个或几十个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有,这些人或者被砍掉手脚,或者被砍头,或者以其他方式肢解,偶尔有那么两具全尸也是捆绑后直接丢进坑里活埋,或是遭受重击但还没死。 每一层杀完人后,会撒上硃砂、卵石,放入陶器和青铜器,同时也会杀猪牛羊的牲畜一起掩埋。 ▲殷墟挖出的青铜甗里,放着蒸过的人头。 (图/翻摄百度百科) ▲史书记载,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道极度凶残。 (图/翻摄百度影视) ▲殷墟挖出的青铜甗里,放着蒸过的人头。 (图/翻摄百度百科) ▲殷墟里被献祭的人牲死法有上千种,许多俘虏头颅不见。 (图/翻摄百度百科) 商人非常享受人牲被屠杀时发出的各种凄惨嚎叫,他们认为,这是在向天神和先祖宣告祭品合格,因为叫声越大,说明人牲越健康强壮。 所以他们会对人牲进行虐杀,尤其当人牲数量不够时,会刻意延缓他们死亡的时间。 在祭坑的旁边,也会同时举办包含烧烤祭品在内的献祭仪式。 所谓的祭品,就是坑里那些被杀死的人牲和牲畜,他们的肉会被割下一部分,像菜馄饨一样烹调。 仪式结束后,这些烧烤就被围观者分食。 商人的人牲来源主要是羌人,就是当时晋陕的土著人群。 在商人眼里,他们是放牧的人。 后来建立了周朝的姬姓周族也是羌人。 为了成为强大商朝的附庸,周族为商人捕捉其他羌人为人牲。 由于人祭在商朝是一种十分寻常的全民行为,虽然捕获同源的羌人多少让人心里不舒服,但这事在本质上与捕获牲畜没什么区别,直到当时周族首领周昌(周文王)自己也差点成为人牲,终于感同身受。 ▲殷墟挖出大量甲骨片,许多是人的头盖骨。。 (图/翻摄百度百科)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昌获得了去殷都的机会,陷入了朝廷内部的争斗,被关进监狱3年,他的三个儿子,周邑(伯邑考)、周发(周武王)和周旦(周公)来到殷都,带了大量礼物贿赂纣王,纣王非常满意,不仅释放了周昌,周邑还获得了为纣王驾车的殊荣。 可是后来纣王为什么又把周邑杀了呢,还把他做成肉酱给周昌吃? 难道他们又得罪纣王吗? 恰恰相反,纣王挺器重周昌的,还把他封为“周方伯”,认可它成为自己在西方的一个小番邦。 既然周族正式进入殷商的编制,那就得举行一个结盟仪式,商人的仪式就是人祭,而献祭的人牲,正是周邑。 《易经》里记载,周邑依照商人固有的仪式,从脚到头开始肢解,最后被做成肉酱。 仪式结束后,双方一起分享了作为祭品的肉酱。 在纣王看来,周方伯家族为商朝的先王诸神奉献了祭品,还一起吃了祭肉,是一种从愚昧走向开化的表现,能够获得先王诸神的保佑。 虽然周昌在监狱里也经常吃人肉,但是吃自己亲身儿子的肉,感觉就不一样了。 为了排解心理阴影,周昌把这件事以隐密的方式记录在《易经》中。 周发和周旦也吃了兄长的肉,于是在之后的岁月里,周发常常在恶梦中惊醒,周旦在吃饭时会出现呕吐行为,即所谓的周公吐哺。 它的本意并非是现在我们所知的求贤若渴而顾不上吃饭。 痛失爱子的周昌,被释放回国后决定开启“翦商”事业,并为自己定了文王的称号。 就当时周族的实力来说,这个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周昌透过卦像运算,发现了世界的运作规律,即事物是会“易”的。 商朝曾经很弱小,如今却能变得如此强大,那么弱小的周也可以推翻商而壮大起来。 在姜太公吕尚的协助下,周族与羌人藉由联姻化解过去的心结,联合起来反抗商朝,殷商内部也因为纣王把商人贵族也列入了献祭名单,矛盾越来越深,贵族们谋反不成,就借助外族势力来推翻纣王。 ▲纣王被推翻后在鹿台自焚,把自己献祭给了先王诸神。 (图/翻摄微博) 牧野之战失败后,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后人常把这理解为走投无路的绝望。 但在商人的理念中,这是王把自己献祭给了先王诸神,是最高级的献祭。 周人虽然打败了殷商,但殷商的残余势力依然非常强大,而且人口也远多于周族,不好管理。 为了防止商人反叛,必须把他们打散远离故土; 周人也打破了商人族内婚的传统,各族群的贵族之间相互联姻,商人逐渐被周人同化,融入了周朝的政治同盟和文化共同体。 由于殷都承载着周武王和周公痛苦的回忆,他们想要把它彻底摧毁,武王去世后,周公辅政期间,用大火焚毁了殷都的一切,并销毁了商王的甲骨记录,禁止人祭行为,仿佛它从来没存在过。 不过周文王的《易经》中,仍纪载了诱捕人牲和人祭的仪式,周公不敢销毁,好在它的语言本身含糊其辞,就给了它重新解释的空间。 于是周公在卦爻辞后面加上一段象传进行说明,内容都是君子该如何朝乾夕惕,履行社会责任的励志说教。 孔子的祖先是商人后裔,他似乎洞悉了一些真相,教导弟子《易经》时,尽量避开历史,专注于从《易经》文本引申宇宙秩序和社会伦理。 这些内容被他的学生整理出来,并与周公的象传合编成《易传》。 《易经》和《易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