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就业 查看内容

中国北方大面基酷暑干旱 地下水枯死 农作物生产示警?

2024-6-14 16:00|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26| 评论:0 |来自: 网易/RFA

摘要:中国华北、华中地区迎来摄氏35度以上高温,降雨也比以往减少大约一半。由于正值夏播阶段,异常高温是否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作物生产及销售供给?中国提前迎接酷暑。6月8日起,京津冀、河南、山东及苏皖北部即出现 ...





中国华北、华中地区迎来摄氏35度以上高温,降雨也比以往减少大约一半。由于正值夏播阶段,异常高温是否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作物生产及销售供给?

中国提前迎接酷暑。6月8日起,京津冀、河南、山东及苏皖北部即出现摄氏35度以上高温。中国气象局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令人担忧的是,河南、黄淮大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高温的现象预计还将持续至6月底。虽然6月中旬以后,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有所减小,但河南高温仍将持续,华北、黄淮地区甚至可能再度飙升到摄氏40度以上。


央广网报道显示,中国华北、华中地区持续高温,也导致部分地区降雨减少一半左右。据农业日报报道,5月以来,黄淮海大部降水偏少,再加上气温持续偏高,部分地区出现旱情,不利于夏播。除了农业农村部派遣工作组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抗旱准备工作外,水利部也在本周三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指导夏种灌溉用水。


专家:灌溉和七月授粉期是关键 目前谷物种植状态良好

不少人担心中国主要产粮大省遭逢酷暑干旱,恐酿经济和粮食作物难产危机,进而导致中国扩大收购,影响国际价格。不过,美国金融信息服务公司StoneX首席大宗商品经济学家苏德曼(Arlan Suderman)援引业界消息表示,“中国北方干旱高温的确是需要监控的风险,但多数地区同时还能接受灌溉,所以我们正密切关注华北平原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员李国祥则在本周四告诉英文版《环球时报》,“北方多数地区正处于夏播阶段,不会太受高温影响。但如果高温持续到秋季,干旱将严重影响秋收秋种。” 他认为,中国灌溉系统还算先进,届时将能使用大规模灌溉减少农作物生产损失。

美国农业部前官员、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高级研究员格劳伯(Joseph Glauber)也表示,七月授粉期才是判断关键。此外,也要视中国目前“干燥的天气”是否会发展成为“干旱”。截至上周五,国际观测指数都还显示中国谷物生长状态良好:“全球农业监测(GEOGLAM Crop Monitor)每个月都会发布全球谷物的种植状态,他们在中国也有很多监测据点,目前皆显示种植条件良好。”

格劳伯说明,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以粮食安全为由囤积大量谷物,但保存多年导致品质不佳,所以定期自国外进口以维持库存。但是,中国大量收购国际谷物的另一个理由还包括稳定国内粮价,美国也曾因大米、小麦和玉米等国际价格明显低于中国价格,而在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中国减少支持国内价格的政策后,近年自国外收购谷物的量也有所减少。未来中国是否会因国内干旱而再度增加对外收购,还值得后续观察。

相关报道:

河南农民的遭遇,恐怕代表了当前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从20米深的自家水井干涸,到地下水源彻底枯竭,再到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一场空前严重的干旱正在中部地区肆虐。这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自然灾难,更是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



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极端气候事件,确保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的生计?

中原大地向来被誉为"中国的粮仓",但最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连年干旱成为了河南农民的一大愁。

今年6月初,河南省气象部门发布了严重干旱预警,全省 40%以上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更是比常年同期下降了3-5米。



对于这些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位农民他家里那口原本20米深的水井,如今竟然已经干涸了。

这原本就是他们取水的主要来源,现在彻底失去了用途,农民们只能靠政府和慈善组织的救助勉强维持生活。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源也已经枯竭,这意味着今后恐怕难以恢复正常的农业灌溉。

如果说水源的枯竭还只是一个局部问题,那么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是全面性的。

正当小麦进入收割季节的时候,原本青翠欲滴的麦田如今却只剩下枯黄的稻草。



"每一寸土地都在呼唤着水分",这位农民感慨道。

而这种景象并非孤例,在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的许多农村,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情况。

一些农民们想尽办法来应对这种干旱,但成效并不理想。

他们不断地对农田进行人工浇灌,但10天才能完成一次循环,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的需求。



更让人失望的是,政府组织的人工降雨行动也以失败告终。

这意味着即便通过人工手段也难以缓解当前的水资源短缺。

这种干旱对当地农民的生计造成了严重冲击。

有数据显示,仅仅是今年初以来,河南省就有超过200万人受到了干旱天气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



如果干旱持续恶化下去,粮食供给和农民的生计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不难看出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刻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

像这样的干旱灾害,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在干旱时期也能为农业灌溉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还要鼓励农民种植抗旱作物,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的农业品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更加坚韧的农业体系,为应对未来的气候挑战做好准备。

这场干旱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