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生活 查看内容

名校学生卧轨自杀,卷进藤校后,真正的噩梦才出现(组图)

2024-5-21 22:31|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3| 评论:0 |来自: Letsight

摘要:近日,旅美著名作家李翊云小儿子卧轨自杀的传闻,令大家感到悲痛不已。很多人深挖了李翊云的原生家庭,将孩子自杀的一切责任归于在精神状态不健康的母亲。但是抛开家庭问题,学生自杀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名校学生自 ...
近日,旅美著名作家李翊云小儿子卧轨自杀的传闻,令大家感到悲痛不已。

很多人深挖了李翊云的原生家庭,将孩子自杀的一切责任归于在精神状态不健康的母亲。

但是抛开家庭问题,学生自杀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名校学生自杀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

考上人人羡慕的名校,拥有美好前景的他们,到底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最终选择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

01

藤校成为学生“自杀高地”


刚刚进入2024年,纽约大学就传来噩耗,曼哈顿校区内有两名年轻学生不幸身亡。



一名19岁的学生Jacqueline Beauzile,她于2月8日在Lipton Hall宿舍的房间内结束了生命。

两天后,18岁的Doreah Salti从Barney Building五层的窗户跳下,尽管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终抢救无效。

去年10月中旬,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大二的一名国际学生Giovanna Canonici不幸离世,据悉,她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此前,她看起来是那么积极向上,对天文学、火箭和空间科学充满热忱和好奇心。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科学研究员,还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太空计划组织。

她的导师也对她寄予厚望,可惜年轻的生命最终陨落。

2022年5月,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21岁华裔学生Jazz Chang的遗体在学校卡内基湖被人发现。



同一时期,普林斯顿大学已经发生了三起学生自杀事件。

他们天资聪颖、兴趣广泛、成绩优异,有的多次参加校内外活动,有的屡次获得奖学金,有的距离毕业不过数月的时间...

但是自杀的阴影似乎笼罩着这些精英大学学子。

据统计,过去10年里,已经有超过20位耶鲁学生自杀。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大二学生Luchang Wang以及亚裔学生Rae Na Lee等。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2017年一年发生5起,是校内学生自杀发生的最高峰。近年来学生自杀人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不断下降。



康奈尔大学附近100英尺深的峡谷发生过一连串的学生自杀事件,使得康奈尔大学被称为自杀学校。



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包括13所高校在内的调查中,麻省理工学生自杀率第一,哈佛大学自杀率第二,普林斯顿大学则拒绝提供学生自杀的数据。

据调查,2000年-2020年超过30位MIT和哈佛学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年都有藤校学生自杀的新闻。

享誉世界的藤校令无数学生竞折腰,似乎踏进藤校大门就是伴随着鲜花与掌声通往人生巅峰。

但是精英名校的另一面,却埋葬了无数莘莘学子年轻的生命。

02

藤校不仅是光环,更是一个魔咒

藤校固然是学术殿堂的天花板,引无数天才牛娃竞折腰。

但是在所谓的“名校光环”之下,是否还存在着一些“刽子手”藏在我们看不到的阴影角落?

1.藤校压力文化盛行

名校是精英学生云集的地方,藤校更是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聪明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比较自负,他们不能接受其他人比自己更优秀,所以他们必须要将自己卷得更加优秀。

扎克伯格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在接受CNN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就读哈佛时的经历,坦言“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在藤校中一直流传着“stress culture”,将学习置于优先项,甚至优先于吃饭、睡觉和运动。

在压力文化之下衍生出了各种隐藏的“规定”,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Free Time Calculator”,即空闲时间计算器。通过精密计算,哥大学生只允许每天拥有1.5小时的空闲时间。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者调查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校园文化,叫做Penn Face。

即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心情是多么的悲伤或者焦虑,学生都会表现出一副很开心很自信的样子。



2019 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综合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平均GPA在藤校中最低。

极其严格的评分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歇斯底里,GPA就像是悬挂在他们头顶的胡萝卜,不停地向前奔跑,不停地学习。

2.自私的美国名校


正如纽约大学自杀离世的两名学生,尽管大众已经知晓事情的真相,但学校却迟迟没有做出具体回应。

学生自杀是学校最大的伤痛和丑闻,出于利益考虑,学校只有意外事件会写明具体死因,对于自杀则是避而不谈。

因此,精英大学的学生自杀一直被外界忽视,在完美象牙塔里假象里,直到事情愈演愈烈,终于被外界发现。

更过分的是,耶鲁大学曾在2022年强迫数十名学生退学,赤裸裸地歧视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得不诉诸法律。



此外还有布朗大学连续五次拒绝有心理问题学生重新入学申请、达特茅斯学院强制要求自杀倾向的学生退学、哥伦比亚大学哄骗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学生“自愿”休假...



根据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八所常春藤盟校的心理咨询办公室几乎都是“不及格”的水平。

评分最高的宾大也只有D+的评分,其余都是D甚至更低的评分。其中耶鲁和达特茅斯学院更是收获了“F”的评分,但校方至今都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试想一下,当学生在最需要支援和帮助的时候,面对学校冷漠自私的态度和不作为,他们求生的最后一条稻草会不会被压断了?

3.过度追求完美主义的精英

2022年斯坦福大学年仅22岁的明星足球队长Katie Meyer,被发现在宿舍内自杀。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Meyer的父母在了解女儿自杀的缘由时提到:

“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学术和竞争的环境中。”“她们存在焦虑和压力,要求完美,想要成为最好的,成为第一名……”

完美主义广泛存在于精英大学学生群体,刺激他们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但是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完美主义就会导向“强迫行为”,不停地逼迫自己做到最好。



一旦发现事情脱轨或者达不到标准,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自己就不配活在世上。

“完美主义”与抑郁症和自杀也有高度关联性。

其中一项调查发现,在33个自杀的男孩和年轻男性中,有70%的人都被父母认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一直背负家人巨大期盼,一路上伴随着夸赞而长大的名校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潜移默化中,就会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越走越偏。

03

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被严重忽视


耶鲁大学曾经的一项调查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称自己有抑郁症状,29%的中国留学生报告了焦虑症状,远高于美国大学生13%的整体比例。

一直以来,中国留学生作为美国社会非主流的群体,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总是会被忽视。

但事实上,在异国他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下留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出现。



首先,学生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引起不安和焦虑,继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业;

其次,由于文化底蕴不同,留学生难以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群体,容易陷入文化、人际冲突。

留学生,尤其是亚裔学生,尽管他们取得高水平的学业成绩,但是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亚裔学生更加内敛,更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试图用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青少年心理医师苏珊·宋曾提到,他们承受着严重的抑郁和自杀念头的折磨,他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而这些都直接与他们的父母以学业成功作为爱他们的前提条件有关。

亚裔父母对学业成绩的过分关注会造成年轻人的抑郁和焦虑,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健康的漠不关心,这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

曾经有一所芝加哥私立大学向美国父母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耶鲁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心?

结果,竟有75%的家长选择了前者,这个答案实在是太荒谬了。

为了名校的光环,居然可以让孩子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但鸡娃爬藤浪潮下,你可能会是下一个做出这样选择的家长!



原生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培养皿,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的源头出现在家庭里。

作为家长,与其把全部的时间都花费在“鸡娃”上,不如先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完善并且能够抵御风险的人格。

毕竟藤校不是终点,孩子的人生长跑才刚刚拉开帷幕。

面对孩子的失败、沮丧,多些宽容和理解,一旦发现孩子遇到任何生活、学术或者心理问题,一定要积极采取行动,尽快寻求专业的帮助。

莫让情况变得越来越恶劣,也莫让自己追悔莫及。

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