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偷感”成互联网热词!心理专家给出一个重要提醒(组图)

2024-5-20 21:31|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22| 评论:0 |来自: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摘要: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突然发现自己偷感很重”“偷感行为大赏”“偷感很重的舞蹈”……近来,“偷感”一词风靡各大网络平台,成为近期热度很高 ...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

“突然发现自己偷感很重”“偷感行为大赏”“偷感很重的舞蹈”……近来,“偷感”一词风靡各大网络平台,成为近期热度很高的互联网词汇。



从网友们分享的自身“偷感”经历可以看出,“偷感”主要形容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内向的,甚至有些扭捏的状态。如“偷感人”买衣服,进到一些“比较高级”或“潮”的地方,常会表现得双手无处安放、眼光无处着落,不像是要来买东西,倒像是来偷东西的;“偷感人”社交,表现为不敢主动出击,害怕一次主动换来一辈子内向,只会躲在角落等别人主动靠近自己;“偷感人”拍照,对镜头很躲闪,拍照只敢比“剪刀手”;“偷感人”学习,害怕说出口没实现会很尴尬,只敢悄悄进行,等等。总之,“偷感很重”并不是给人带有小偷小摸之感,而是多为“偷感人”保护自尊心的自嘲。目前,“偷感很重”的应用语境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形容造型、动物等多个方面,如新买的衣服、饰品穿戴不利落、不舒展,这时就可以说“这件衣服偷感很重”;小猫咪胆小怕人、躲在墙角,也可以说这只小猫“有超绝偷感”。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表示,“偷感”一词带有一定的戏谑成分,有人是主动表达,希望能够“闷声干大事”,有些人则是被动接受。“偷感人”常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后,感到自己或是外在形象、或是信息储备不如别人,从而做事畏畏缩缩,不敢大大方方地努力。自嘲为“偷感人”是他们给自己的保护色,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有。

其实,勇敢表达自己有“偷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偷感”偷走了自信。当发现自己被“偷感”挟持,怀疑自我时,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这种不适。1.摆脱“偷感”的第一步是“想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要知道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2.别总放大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轻易妄自菲薄。如果一时想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可找亲近的人来说说他们眼中自己的优点,以此来强化信心。3.转移注意力,不自信时想想自己过往成功的经历。如果当下太过羞愧难当,不愿面对事实,可用“长、短、短”的频率深呼吸,以此重复几次便可平复心情。4.避开自证陷阱。“偷感人”往往都很敏感,怕被误解,又急于解释自己。所以,不要做一个轻易解释和道歉的人,陷入自证陷阱往往会使事情越描越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