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新闻资讯 时政热点 查看内容

年入4000亿,吃馒头榨菜!最抠巨头,为何背刺国人?(组图)

2024-5-19 02:30|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11| 评论:0 |来自: 金错刀

摘要:“没想到,杀伤力最大的原来是飞机刺客。”最近,很多人被航空公司“抠”到破防。有人到了机场才发现,高价买的机票竟然没有包含免费托运的行李额度。如果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廉价航空的身上,或许还能理解。但不曾想 ...


“没想到,杀伤力最大的原来是飞机刺客。”

最近,很多人被航空公司“抠”到破防。有人到了机场才发现,高价买的机票竟然没有包含免费托运的行李额度。



如果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廉价航空的身上,或许还能理解。但不曾想,这些“抠门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传统航空公司所效仿。

没有免费托运,不能升舱,不能累积里程,尤其是飞机餐几乎无一例外的缩水了。

有人乘坐南航飞机收到了:4个馒头,1包榨菜,还有1片白菜。



还有人的飞机餐先不说味道,形象就惨不忍睹,像搅拌过的呕吐物。



数据显示,2019年,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飞机餐的支出是36亿、40亿和39亿元;而2023年都默契的集体缩水,分别约是29.93亿、30亿元、25亿。

其中,国航整整在飞机餐上“抠”出了10个亿。

但很多人不解,光这个五一据统计国内游出行合计2.74亿人次。不仅高铁票抢不到,连飞机票也跟着水涨船高。

航空公司爆满,为何飞机餐却集体缩水?



馒头+榨菜,正在统治飞机餐

过去大数人的印象中,飞机餐只有两种菜色:牛肉面和鸡肉饭。

自从大批航空公司餐食缩水之后,经济舱乘客连这两样也吃不上了,在人类最高级的交通工具上吃最难吃的食物,成为很多国内旅客出行的“习以为常”。



承受网友最多火力的,是广东人最熟悉的“老朋友”:南航。

似乎是带着广东人对食物天生的执着,作为总部就开在广州的南航,广东人对自家飞机餐的评价毫不留情。

比如这份咖喱饭——在飞机上用餐,就像开盲盒一样,掀开温热的锡纸盖前,都猜不到听起来平平无奇的食材会以怎样的惊吓状态出现。



广东这个美食之王的基因,南航是一点没学会。



过去的热餐也逐渐被速食面包所取代。

有网友花了1000多买了东航的机票,结果飞机餐就端上来两个小面包,连热乎气都没有。



飞机餐这件事儿上,航空公司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按照过去行业惯例,配餐标准依据飞行时间长短变化。其中,飞行时间在一小时内的航空餐为干点餐,有面包、烧饼或汉堡;飞行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又正值饭点,飞机餐为正餐。

如果航程和飞行时段约两小时,又正值饭点或在饭点之间,旅客也有可能获得轻正餐或者点心餐。

这样的规定其实很合理,如果查查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14年至2018年财报就会发现,三大航空公司在航空餐饮方面的投入其实在逐年增加。



但自从2019年后,祥鹏航空、春秋航空、西部航空、中国联合航空、天津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就宣布取消普通机票的免费餐食,以压缩成本。

紧接着国航还宣布:实际飞行时间在70分钟以内的航班不再提供飞机餐,只配备小瓶瓶装饮料,放置在座椅物品袋内。

中国网友们想不通,航空公司可以把400吨的飞机安全地开上天,为什么却做不好一个400g的盒饭?



被迫缩水的飞机餐,藏着两大无奈


春秋航空的原董事长王正华曾经说过一句狠话 :“只要政府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

如今似乎可以看出向廉航看齐,成了无数航空公司的“小目标”。

别看如今旅游复苏爆火,但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去年总体营业收入4147.70亿元,亏损还是超过了134亿,根本没赚到钱。

反而天天被骂抠门的春秋航空,在2023年成为为数不多赚钱的公司,23亿的净利润创开航以来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飞机餐不得不承担了“降本增效”的艰巨使命和任务。

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飞机餐缩水还跟两个外部推手紧密相连:

1、高铁的威力,过去被“小看”了。

在中型航空公司中,山航遭受高铁的冲击是最大的。对山航来说,济南直飞北京上海已被京沪高铁覆盖,缺少了一大块稳定的利润贡献。

京沪高铁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京沪高铁实现营业收入89.39亿,净利润22.26亿,同比增长912.6%。

你抱怨山航飞机餐都是馒头面包,但山航已经默默承受了京沪高铁的暴击。



除了山航,有调查显示乘客在面对里程在800公里以内且和高铁线重合的航线,大多会选乘高铁。原因很简单,高铁准点率高、离市区近、安检方便,且受自然气候影响小。

更重要的是,跟高铁的稳定票价相比,因为机票随着供需变化极大,买到一张价格合理的机票难度太高:携程数据显示,5月9日—16日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为627元,比五一假期下降了40%。

五一节后的价格低谷,甚至100到300元就能实现成都飞昆明、西安飞贵阳。



航空公司也早已意识到来自高铁的冲击。

南航在2022年就在自家年中报称 ,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如果公司未能制定有效应对高铁竞争的营销策略,将可能影响公司经营效益。

所以,航空公司也会选择降低票价,用“性价比”来应对高铁的冲击,于是飞机餐成了首当其冲缩水的对象;更雪上加霜的是,高铁餐又打起了体验牌。



2、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飞机餐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国内航空餐来源于以下三种配餐公司:航空公司旗下的配餐公司、机场旗下的配餐公司、不依托航空公司及机场独立存在的配餐公司。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食品分会的统计,中国目前130家航空配餐企业,大部分由航空公司控股或机场建立。

换句话说,独立配餐公司仅占市场份额约5%。



南航旗下的广州南联航食,就承包着整个广州白云机场的餐食配送。而国航旗下的北京航食,也把北京首都机场约75%的市场份额稳稳捏在手里。

没竞争,自然也缺了些把飞机餐做得更好吃的动力。

同时,航空公司应该在什么时段提供什么种类的餐食,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

《在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中,也早已删除提供餐饮的相关内容。只是飞机餐食作为机票“一价全包”的附加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旅客的飞行消费体验。

选择经济舱的乘客,会更在乎飞机票价格和准点率,飞机餐只是锦上添花。



咬牙卷价格,不如卷特色体验

中国的飞机餐,也曾经经历过“土豪时代”。

1975年,民航甚至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只要乘坐民航国际航班都能免费获赠茅台酒一瓶,乘客可以带回家。

国泰航空曾经提供过生烤龙虾、鱼翅等高级食材。

后来,虽然不能将茅台打包带走,但一直到80年代末,乘客还能在飞机上免费畅饮茅台。



不过土豪有土豪的道理,1979年一张上海虹桥飞往北京的机票是64元,当时相当于很多家庭一个月的工资,几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问题是,赚钱太难的航空公司,未必只有“偷偷减配”这一招。

核心是,在减少餐食浪费、节约成本的一切动作下需要有个前提——需要在确保旅客体验的前提下进行。

比如与其硬上馒头榨菜,不如将餐食费用从机票价格中剥离出来,不需要用餐的旅客可以退还一部分费用。

南航推出了“绿色飞行”模式,如果旅客不用餐,就可以额外获得一定数额的里程积分。



而更好的解题思路是,咬牙卷价格,不如卷特色体验。

比如抠门的航班很多,但川航却是例外,赶上饭点甚至会体验什么叫连番的美食轰炸——几乎所有吐槽飞机餐难吃的乘客,只要上了川航,都难逃真香定律。

有着“航空界的海底捞”之称的川航,并没有什么“土豪菜品 ”,而是更像一个特色小吃店:

冒菜火锅、豆花锅盔、烤土豆,还有空姐永远会热情地拿着一罐老干妈,给每个人舀一勺。



2022年,川航从成都往返攀枝花航线,还供应了选自攀枝花的“攀果”芒果冻干。

很多人坐四川航空的航班,希望两个慢:一个是飞机飞慢点,二是空姐走慢点,这样能够多吃几轮。

同样把特色干到极致还有海南航空,海南猪肉拌粉、海南鸡饭、椰子水、清炒虾仁,主打一个时时刻刻提醒你来过海南。



对于很多机场偏远的城市,哪怕是11点黄金时间的飞机,很多人也需要起个大早,无餐食就意味着饿上大半天。

在各家航班竞争激烈推出各种低价套餐时,川航和海航在飞机餐上花了小心思,反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无形中也成为了很多乘客选择的理由。

毕竟是在特殊的机舱环境里,飞机餐的好吃难吃标准并不需要太过苛刻。

航空公司也许有亏损的苦衷,但人性化和用户体验永远是商业世界最好的话语权。

飞机餐可以“抠门”,但一定更好的解题思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