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生活 查看内容

“我到中国试驾了十几辆电动车,西方车企要完了”(组图)

2024-5-15 22:00|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6| 评论:0 |来自: 观察者网

摘要:【文/ 凯文·威廉姆斯,翻译/陈佳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美之间的裂痕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如果字节跳动不剥离其在美业务,TikTok将在美国被禁用。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 ...
【文/ 凯文·威廉姆斯,翻译/陈佳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美之间的裂痕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如果字节跳动不剥离其在美业务,TikTok将在美国被禁用。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示,为应对中国廉价清洁能源的出口激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美国商务部正在进一步限制对华为的芯片出口。

然而,许多批评人士仍然坚持认为,中国在制造能力上的进步,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不合法。或者说,他们认为,中国制造能力的进步只是政府以雄厚的资金试图挤掉其他国家的副产品。

我曾与汽车业内人士、工程师和专家学者交谈过。其中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工业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强加给公众的汽车是低价的间谍软件机器。一旦中国政府按下“死亡开关”,这些电车就会谋杀美国公民。

在这些批评者看来,如果中国有一个真正开放的市场,中国消费者就会继续大量购买西方的汽车,他们的汽车销量就不会一落千丈了。

认为中国完全没有影响电动汽车的生产是天真的。但相信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成功仅仅依靠政府强迫国民购买本国产品,那就大错特错了。



图片来源:InsideEVs

我在中国呆了一周,参加了北京车展,这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行业盛会。我和几位国际记者应吉利集团邀约,来到现场。我开了十几辆汽车,试坐得更多,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对话。真实的故事远比简单的“我们与他们”的故事要微妙得多。

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以欺诈手段过度投资电动汽车,并拼命寻找空间倾销劣质产品。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出现这些说法与西方国家的汽车制造商都脱不了干系,事实是,所谓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要完了。

上海很热,但很安静

我知道上海很热,但直到我走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我才明白外滩有多热。

上海与新奥尔良(New Orleans)的纬度几乎相同。与新奥尔良类似,上海大部分地区都紧邻水域,湿地众多,这使得它同样温热潮湿。我紧张不安,时差还没倒过来,汗流浃背,衬衫粘到我的背上,但还好我顺利通过了海关和护照检查。

我来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新地方。像皮爷咖啡(Peet's Coffee)和肯德基(KFC)这样的西方品牌在航站楼里随处可见,排队的中国人和国际游客都喝着冰咖啡和茶拿铁,或大口吃着鸡肉三明治,味道比我在美国吃到的要好得多。

在机场的到达和接机通道上,我看到的第一辆车是一辆白色的福特探险者;就像我没有离开俄亥俄州(Ohio)一样。这辆车太熟悉了,除了后舱盖上的“江铃福特”字样外,与美国的福特车一模一样。

当我的目光从探索者上移开的一刹那,我意识到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不同。到达区就像任何国际大都市的机场一样繁忙,但在美国甚至欧洲经常会听到的引擎声和排气声,在这里却并不存在。

在接送区,大多数汽车都是绿牌的“新能源汽车”,汽车的品牌也是多种多样,有比亚迪、吉利,也有像别克和雪佛兰这样的西方品牌。这是一幅壮观的景象:电动汽车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国家,跨界车(Crossovers)、商务车和轿车在减速带间飞驰,同时躲避着前往网约车、出租车上车点和公交站台的行人,但却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我以前读过和报道过的只在中国销售的汽车,现在终于亲眼见到了。“哇哦,那是别克微蓝6(Velite 6);我在网上看到过这种车,这车在中国到处都是。或者说,至少在乘客接送区随处可见。”我大声说道。在那一瞬间,我在想,这些报道是否过于夸张?中国对西方汽车的热爱是否依然强烈?

当然,刚到中国五分钟内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愚蠢的,但这么多别克车的出现,让我开始质疑“在电动车领域,西方品牌无人问津”的说法了。

对吧?

我在中国的主要行程是参观吉利汽车的杭州总部,并与吉利旗下各品牌的高管举行几次圆桌会议。然后,我们将飞往北京,参加为期一天的车展,然后在赛车场体验一整天,试驾十几辆不同的车,包括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最新车型,除了沃尔沃(Volvo)和极星(Polestar)。



图片来源:InsideEVs

我们开车从上海出发,途经标志性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最后到达杭州,车程超过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我在极氪(Zeekr)009的后座上度过。我曾在美国的赛道上驾驶过这辆车,我知道这辆车速度快,拐弯时也出奇地平缓,但这并不是这辆车的真正用途。

极氪009属于豪华多用途汽车(MPV)细分市场,这一市场基本上只存在于亚洲,可以说已被中国完善。私人豪华车辆服务公司使用的不是凯迪拉克的凯雷德或林肯的领航员,而是别克GL8、丰田阿尔法、腾势D9、岚图梦想家或极氪009等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极氪009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车并不便宜,我估计我坐的那辆车价格在8万美元以上。但与同价位的最新款凯雷德或领航员相比,极氪009更为舒适全面。这得益于009的内饰氛围,虎纹木饰、全阿尔坎塔拉顶篷(Alcantara)、真正的金属饰面和亮面内饰,还有头等舱航空座椅,既凉爽又能给我按摩,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除此之外,009的台阶到地面距离比较小,还有电动滑动门。可以说,在享受劳斯莱斯豪华的同时,还兼顾了便利,所以我完全理解中国商务人士如此青睐它的原因了。

该公司总部的游客中心展示了其最新车型,其中一些是来自极氪和领克的高端车型,意在与讴歌(Acura)或奥迪(Audi)等品牌一较高下。

另一些则更为主流,比如吉利的子品牌银河,则面向中等收入、注重价值的中国买家,或者是重新给汽车贴牌,以宝腾(Proton)的品牌在马来西亚等地出售。

无论价位高低,这些汽车都令人难以置信。它们科技含量高,操作体验好,这是我在欧美制造商那里从未有过的体验。

例如,吉利银河E8,大小和价格与本田雅阁相仿。但E8是一款纯电车,采用与极星部分车型相同的SEA浩瀚架构,其内饰标配一块全宽4K OLED显示屏,这块显示屏是汽车所有功能的中枢。诚然,E8的纯屏幕界面可能会引起很多担忧,但这些评价对这个屏幕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为使用它的时候,你就像是在看电视屏幕或高品质的游戏显示器。屏幕界面也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速度档位等重要细节一目了然,而加热、暖风、空调和立体声控制也是触手可及,不会被埋没在大量的菜单中。屏幕本身的反应速度也非常之快,像高端智能手机一样,输入延时很小。



图片来源:InsideEVs


在屏幕上,汽车的动画坐落在海洋之上,俯瞰着山脉;它明亮、美妙,感觉吉利银河 E8的内部更像一个改造过的客厅,而不是汽车的前座。

这让我印象深刻。但到了车展现场后,我才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

北京车展精彩纷呈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距离上海和杭州700多英里,地处内陆,气候相对凉爽。但不幸的是,北京的交通状况要比上海糟糕。尽管早上8:30就离开了酒店,但我们还是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14公里外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车展现场人头攒动,与美国车展媒体预览日的冷清形成了强烈对比。我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人:网红大咖、中国媒体、国际媒体。显然,车展在中国仍然热度十足。

我后来才知道,这次车展有100多款新车型首发和概念车亮相。这与去年9月的底特律车展大相径庭,当时只有一款全新车型亮相。另外两款车型是已上市汽车的改款,而且没有一款是电动车。

在中国,每个国内汽车制造商都推出了全新的电动化车型(New electrified models),展台被这些新车型挤得满满当当。展厅里有来自几十个品牌的数百款车型,其中大部分与我前一天看到的吉利汽车一样引人注目。

无论价位高低,大多数品牌的电车都配备了反应灵敏、设计美观且普及度高的集成化车辆界面。同时,这些车辆的车门在关闭时都会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车辆也会根据其价位在适当的位置采用柔软的材料。



图片来源:InsideEVs

任何一款价格适中的中国电动车,它们的基本信息娱乐系统都胜过一些售价六位数的汽车。

这是有原因的。中国的电动汽车现在已经非常好了,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善,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续航里程或充电问题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极氪的代表说,除去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我们现在必须想其他办法来吸引消费者。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因此,中国的国内品牌以及一些外国品牌都与中国的科技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两者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市场新机遇。

当然,中国有很多电动汽车品牌,简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品牌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间合作的产物。

以极越汽车为例,它由吉利和百度联合打造。百度经常被称为中国的谷歌,该公司的互联服务和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让一辆全自动驾驶的汽车成功上路了,但特斯拉却还在驻足观望。还有智己汽车,一个由上汽集团和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高端品牌。

鸿蒙智行(Harmony Intelligent Mobility Alliance)是北汽集团、奇瑞汽车、AITO汽车和长安汽车与手机、科技巨头华为之间的合作项目。华为既可以帮助车企设计和销售汽车,也可以为汽车的信息娱乐架构添加全套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都基于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这一系统也可以在其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上使用。



图片来源:InsideEVs

还有小米,它作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也加入了造车的行列,决定设计并制造自己的汽车。但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推出了技术上非常先进的产品,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因此登上了全球的头条新闻。

无论是哪种类型,这些车型都是超级互联的,配备了高端处理器和技术,以吸引挑剔的中国消费者。

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看中国自主品牌。理想的展台前一直排着长队,这是因为人们想要看看在车展上新发布的大五座插电式混动SUV——理想L6。即使是其目前已经量产的车型,如理想L9和Mega,也有大量中国和国际媒体排着队想要来体验探索。

长安汽车推出了启源E07,这是一辆大小与福特翼虎相当的敞篷轿跑SUV,可以放倒前排座椅与二排连接成床,这辆车在整个展会期间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小米SU7的展车前排队的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一些国际记者直接选择放弃。

不过,西方品牌并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

西方品牌在中国无人问津

此次车展所有的新车发布会都是用中文进行的,我身边并不总是有翻译或口译员。有机会,我就到处逛逛,看看在中国还能学些什么。

我首先发现的是别克的展台。别克推出了两款基于通用奥特能(Ultium)平台的概念车Electra L和Electra LT。此外,别克还推出了广受欢迎的插电式混动版GL8。当时是北京车展的第一天,上午10点还不到,两款概念车刚刚在当天上午亮相,但别克展台前的观众却寥寥无几。没有其他关于两辆概念车的信息,参观者也似乎很冷淡。那人都去哪儿了呢?

其他亚洲品牌也是如此。长安深蓝SL03的姊妹车,马自达的最新车型EZ-6也亮相车展,吸引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和记者,给他们的新车拍摄快速走秀内容,但在这之后,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别处了。丰田的bZ3x和bZ3c也是如此。

油管《中国驾驶》(China Driven)频道的博主威尔·桑丁(Will Sundin)告诉我:“在这里,中国人并不关心所谓的概念车。他们想要的是能买到,并马上开走的东西”。我们边走边聊,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制造商在中国失去了如此多的市场份额。桑丁将原因部分归咎于西方品牌产品平庸,软件质量低劣,且无法快速向电动车生产转型。

在车展上,雪佛兰展出了与2022年洛杉矶车展相同的探界者EV试生产原型车。这两辆车均被锁定,公众无法深入观看,直至车展的第二天,才有第三辆展车亮相。

此外,探界者EV仍未上市销售。相比之下,理想L6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前,就已经开始销售了。理想汽车称,该公司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订单已达40,000份。但为什么雪佛兰探界者电动车还没有开售?

我们在国际展览中心又逛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别克展台。我坐在别克微蓝6的前座上,这辆车在上海随处可见。后来我从四位现场人士那里得知,微蓝6折扣很高,并大量销售给中国的网约车司机。

这款车之所以大量销售给网约车司机,是因为它很便宜而且容易获得,而不是因为它有吸引力。这对于一个想保住市场份额并提高交易价格的品牌来说并不是好事。

在微蓝6的方向盘后坐了五秒钟,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桑丁察觉到了我的失望。

他说,“有点糟糕,不是吗?”他说得没错,我无法忽视我看到的一切。微蓝6就像老款雪佛兰迈锐宝的电动版。



图片来源:Instagram


与我当天体验过的中国中等电动车相比,微蓝6在质量、互联性和性价比上差距较大。在中国电动车全宽超亮屏的比较下,微蓝6的小屏幕和灰色塑料内饰令人沮丧。

基于通用奥特能技术的别克Electra E4似乎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小步,但总体而言,远不及其他中国高端品牌的竞品。通用汽车似乎明白这一点,因为它在价格战开打之前,就两次下调了Electra E4在中国的定价。

“好吧,至少你们美国人会得到一些新的插电混动产品,比如新的别克GL8,不是吗?”桑丁说。

“不,实际上通用没有在美国推出插电式混动汽车,”我告诉他。“只有几款基于通用奥特能平台的电动车,而且车子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好。”

我真的很尴尬。我当时在中国,试图与西方品牌共情,认为他们是因为政治原因或其他非自身错误被赶出中国市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上,我感觉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美国制造商觉得他们可以向公众销售未成熟的模型,消费者也只能接受。但现在,我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西方制造商,尤其是美国制造商,根本没有试图改变,跟上潮流。

作家兼播客埃德·齐特伦(Ed Zitron)在他的播客《更好的离线》(Better Offline)中说了一件有趣的事。美国人几乎要为他们对大科技公司的偏好道歉,美国的风气总是一些大人物或喧闹的创业者,对一个无人问津的小玩意,突然冒出了一些大想法,最后敷衍地开发出一款不那么好用的产品。

当公众理所当然地忽略了一个糟糕或不受欢迎的产品时,科技界就会出现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责怪客户不够聪明,而不是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做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好。看看那些一无是处的人工智能图钉(AI Pin)就知道了。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欧美汽车制造商只想卖他们造出来的车,而不是试图了解和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似乎在更努力地了解中国人的愿望。

中国消费者想要大屏幕的互联汽车,汽车制造商就想出了办法,把大屏幕搬进车内,而且最后效果很好。

我们只会抱怨,而中国却在进步


美国即将实施的TikTok禁令,似乎映射了中国与其电动汽车出口的关系。我也是TikTok的用户,我了解它如何工作,也同意很多中肯的批评意见,比如该平台会传播许多错误信息,视频无休止地滚动不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对那些非常喜欢该平台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然而,很多关于TikTok被禁的报道都拒绝承认一个事实:这个平台的执行力非常非常出色。TikTok的算法非常棒,它可以编译出几乎无穷无尽的内容,这些内容新鲜、积极、有趣,而且完全符合你的喜好。我亲眼见证了TikTok病毒式传播力造就了粉红豹女孩(PinkPantheress)这样的音乐人,也重振了苏菲·埃丽丝·贝柯斯特(Sophie Ellis-Bextor)或凯特·布什(Kate Bush)这样的经典艺人的事业,并将他们重新推上排行榜。

TikTok并不完美,但它比Meta(原脸书)、谷歌(Google)和推特(Twitter)所创造的东西要健康得多,因为后者所提供的服务总有各种问题,并且质量越来越差。用户收获越来越少,体验感也越来越差。在脸书的短视频板块Reels上,内容审核非常糟糕,经常会看到有人死在屏幕上。

有些人认为,美国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抵制中国,只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免受不安全产品的影响。这种说法并不真诚,反而像是作秀,含蓄地承认他们无意做得更好。

美国想的不是竞争,而是将竞争拒之门外。对网络安全的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与中国现在推出的产品相比,美国车企的产品糟透了,它续航时间短,做工质量差,外观也很一般,也不够智能。

西方汽车制造商与科技公司并没有深度合作以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他们没有像中国那样提前布局,建立电池供应链。他们似乎也不想通过不断更新和建立灵活的产品线,来迎合中国以及其他任何市场。

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即使是特斯拉,也懒得更新其最重要的产品Model Y。相反,特斯拉依靠不断降价、以旧换新补贴和无息贷款等损害利润的噱头,吸引消费者购买已经过时且缺乏竞争力的汽车。



图片来源:InsideEVs


特斯拉甚至没有参加北京车展。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展会期间来到北京,只是向政府官员提出了他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转型计划,他好像已经放弃了在中国生产汽车。

大众汽车将其ID系列车型投放市场后,记者和买家对其软件界面提出合理批评,但大众却表现得很惊讶。日产在中国销售轩逸汽油车的数量,几乎与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一样多。然而,到了电气化的时候,它却使用了轩逸的车身,并搭配了过时的日产聆风38千瓦时的电池组。这款车充电性能不佳,续航里程有限,而且价格昂贵。

通用汽车在中国也搞砸了。在北京车展插电式混动版亮相之前,GL8是该细分市场中少数不具备插电功能的商务车之一。绿色新能源汽车和豪华商务车都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重要部分。为什么西方汽车制造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为什么通用汽车没有更快地推出电动化车辆?

那责任又是何时从中国的经济政策转移到汽车制造商自身行为上的呢?所谓中国“不公平”地补贴电动汽车产业的说法,与西方汽车制造商完全误判中国市场,未能生产出中国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产品,究竟有多大关系?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傲慢,以为中国会永远购买他们的标致、雪铁龙、雪佛兰,和改款的大众和别克呢?我们为什么不像中国那样补贴电动汽车制造和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虽然北京车展让人印象深刻,但也弥漫着一丝孤注一掷的气氛。我参观了一些规模较小、急于求成的品牌,他们起初并没有意识到我是国际媒体;他们误以为我是一个潜在的经销商,并尝试与我签订合同,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口汽车。

一些与汽车行业毫不相干的网红,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直播,发布新车亮相的信息,试图将对汽车不感兴趣的受众带入汽车领域。在中国车展上一度被禁的车模又悄然回到了展厅,这充分表明了他们多渴望得到关注和销售。

然而,这些问题都是次要的。如果中国能以某种方式解决产能过剩,并默许欧美对其电动车行业的所有要求,那么中国仍将拥有技术先进、制造精良、趣味十足的电动车。可以说,中国会变得更加高效、强大。

即使欧美如愿以偿,打压了中国进口汽车,可能也不会有其他更好的汽车了。这给人的感觉是,市场里买家不得不选择那些性能不佳的汽车了。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因为所有西方汽车企业的高管和那些对中国态度强硬的专家都明白,中国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比欧洲、亚洲和美国品牌的产品更有吸引力。

我亲眼所见,我们要完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