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国同城 首页 新闻资讯 加国新闻 查看内容

华人男子移民加拿大4年被掏空百万!从老板沦落到刷碗洗盘子糊口 ...

2024-10-26 10:32| 发布者:青青草| 查看:44| 评论:0 |来自: 环球邮报

摘要:作为“移民宜居大国”,加拿大名声却连年下降,经济占了主因。10月份,《环球邮报》发布评论文章——“加拿大中产阶级是如何受到打击的”,分析了加拿大中产阶级面临的经济困境。尽管加拿大在教育、研究和企业盈利 ...

作为“移民宜居大国”,加拿大名声却连年下降,经济占了主因。

10月份,《环球邮报》发布评论文章——“加拿大中产阶级是如何受到打击的”,分析了加拿大中产阶级面临的经济困境。尽管加拿大在教育、研究和企业盈利等方面表现出色,过去45年中,加拿大人的实际中位数工资几乎没有变化。家庭需要双份收入且工作时间比国际同行更长,才能维持生活水平。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其他富裕国家少了八个月。文章指出,加拿大中产阶级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和生产力的停滞。尽管拥有高素质劳动力,加拿大的企业和政府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相反,许多加拿大人被迫从事低薪、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导致工资增长缓慢、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经济增长机会被浪费。自1976年以来,加拿大的生产力增长率大幅下降,目前仅为美国的71%。此外,加拿大在将新发明商业化、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创新上,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而近日,加拿大一位华人老板在网上发视频分享自己的移民生活,并大呼“快崩溃了”则真正验证了文章的这一说法。在视频中,这位华人老板称自己几百万的身家,在短短4年内就被加拿大“榨干了”,只能沦落到刷盘子洗碗糊口。这段标题为“手头有个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人们千万不要去移民”的视频,已经获得超过15万次观看,并引发热议。

这位大叔自称“老陕”(陕西商人),2011年卖掉国内的生意举家移民加拿大,没想到苦不堪言。大叔一家在2011年圣诞节抵达温哥华,停留了11个月后,于2012年3月15日搬到雷吉纳,开始了为期四年的萨省企业家移民之旅。根据移民要求,他们需要开办一个价值不低于15万加元的生意,雇佣至少3名当地员工,并为他们支付工资和税款。经过6个月的经营考察期,便可获得工签和永久居留身份。

大叔按照要求,花了38万加元购买了一家披萨店。他坦言并未指望这个店能盈利,目标只是为了完成移民条件。他认为在这个偏远寒冷的地方赚不到钱,但希望亏本半年后便能顺利获得身份,让孩子享受免费的教育。计划是等获得身份后卖掉披萨店,带着剩余积蓄去温哥华定居。然而,意外发生了。就在大叔买下生意的三个月后,加拿大政府实施了“移民政策一刀切”,企业家移民项目暂停了三年半。

这突如其来的变动让大叔的披萨店亏损了三年半之久。店里有3名员工,每人时薪15加元,光员工工资一年就接近10万加元,而店铺的营业收入却非常惨淡,最糟糕的时候一天只有28加元的收入,但当天的员工工资就要360加元。

此外,大叔每月还需要为孩子支付1060加元的留学生学费,持续了四年。尽管如此,他坚持了三年,日夜在披萨店辛苦工作,进货、刷盘子、洗碗,全靠国内积攒的积蓄支撑,直到最后几乎耗尽。

终于,到了2015年7月,大叔一家拿到了枫叶卡。然而,他们已经陷入财务困境。即便卖掉披萨店,也买不起温哥华的房子,只能租房住。大叔不得不多方打工,包括洗碗和开出租车。再后来,这位大叔的视频显示,他已经举家回国了.....

再来看看另外一家上海中产的移民之路。莫莉一家住在上海,过着相对稳定的中产生活。丈夫是外企工程师,她则是全职家庭主妇,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她自己本科时曾经学习艺术,婚后则是全职家庭主妇,除了接送孩子上学以外,每天都会去健身房泡一两个小时,喜欢喝奶茶的她,偶尔还会去朋友的奶茶店帮忙。 2019年,在她的坚持下,丈夫同意移民,他们通过中介寻找合适的加拿大雇主。到2020年下半年,交上去的雇主担保申请却被拒绝了,因为移民局认为雇主公司的规模较小,没有必要从境外招人,中介提交的材料不具有说服力,因此拒绝了莫莉丈夫的雇主担保申请。一下子,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莫莉认为,中介没有给丈夫找到合适的雇主,应为申请失败负最大责任,但她又没法退款,或者换一个中介。“一旦交了钱,命运就不在自己手中了。你说要退钱,中介在加拿大,山高皇帝远的,怎么会退给你呢?坏一点的,直接把你微信拉黑了,你这笔钱就打水漂了。”莫莉的中介承诺再找一个雇主,重新递交申请。这一次,莫莉的丈夫被匹配到一个大温哥华外围地区的化工厂,担保他做一些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实际上却是在工厂里做体力活。莫莉和丈夫接受了。生活并不如预期。丈夫一周工作四天,每天八小时,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在化工厂里劳动。由于工厂远离市区,来回要100公里,开车都要五十分钟。和之前在上海十分钟就到公司的日子相差的太远了。工作比之前累了,更别提薪资还没有在国内的多;同事大多是“洋人”,也没什么深入的交流。为了平衡收支,莫莉在一家中餐馆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每周五六日就要去餐馆上班。夫妻俩安排好时间,轮流工作和照看孩子。孩子的学校没有午餐提供,莫莉为了孩子吃健康一点,还要坚持做饭,每天忙到孩子睡觉,剩不下什么空闲。曾经爱好健身的莫莉,再没有这个时间去健身房了。一家人甚至没怎么游览温哥华的景点,“就像上海人也不会去人民广场”,莫莉说。说到放弃了十多年稳定、高薪工作的丈夫,莫莉表示他的落差是难免的,但是丈夫很懂得自我调节。她也听到丈夫这样回答国内亲友对移民的问讯,“要是为孩子好,你就出来;要是为自己好,那就别折腾”。 2023年3月,莫莉一家等到了省提名。她立刻联络中介,准备进入联邦审核阶段。说到未来理想生活的愿景,莫莉觉得,拿到身份之后,老公至少能换个“像样点”的工作,找个美国、加拿大的跨国公司,最好能做和他以前专业相关的事情。一家人先做到收支平衡,能够买一个房子,负担得起房贷,日子过得不用“抠抠搜搜”的。她想提高英语,也对烘焙感兴趣,或许会去上个烘培课,探索一下职业的可能性。“现在很憧憬要拿身份,真的等身份下来了,你可能会更迷茫。因为你真的就要考虑你到底该在这里干什么?后面的路该怎么走?我的目标在哪里?不像现在你好死不如赖活着,就这样赖着。”

Advertisements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